欧盟又一环保新规正式生效!跨境企业如何应对 | 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0日

2025年2月11日,欧盟《包装及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正式生效,取代了实施近30年的旧指令(94/62/EC)。

这一法规不仅对包装设计、材料使用、回收标准提出了颠覆性要求,更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循环经济政策协同两大核心机制,推动全球供应链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本文将重点解析法规的核心措施与政策协同路径,为跨境企业提供应对指南。

立法背景

资源消耗与废物挑战:统计数据显示,欧盟40%的塑料和50%的纸张用于包装,包装废物占城市固体废物的36%。然而,包装废物生成量持续增长,重复使用率和回收率低下,严重阻碍低碳循环经济目标的实现。

法规碎片化问题:成员国间分散的规则和模糊要求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企业成本,影响内部市场商品自由流通。

循环经济目标:根据《欧洲绿色协议》《新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欧盟承诺到2030年实现所有包装可重复使用或可回收,并减少过度包装,推动设计优化和再生材料使用。

塑料污染治理塑料是碳足迹最高的包装材料,但其回收率极低。法规强调提高再生塑料比例,限制有害化学物质(如PFAS和双酚A)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国际承诺:法规呼应《巴塞尔公约》《伦敦公约》等国际协议,加强塑料废物跨境管理,推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

立法意义

促进循环经济: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包括设计、回收、再生材料使用),减少原生资源依赖,提升资源效率。

统一市场规则:协调成员国措施,消除内部市场壁垒,为企业提供明确、一致的标准,降低合规成本。

环境保护与健康保障:限制有害物质(如重金属、PFAS)在包装中的使用,降低微塑料污染风险,确保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

消费者权益提升:强制标签制度(如材料成分、可回收性标识)增强透明度,帮助消费者正确分类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创新激励:支持可堆肥包装、生物基材料等技术创新,同时设定过渡期豁免条款,平衡环保目标与产业发展需求。

本法规的生效标志着欧盟在可持续包装领域的重大进展,为全球应对包装废物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政策解读

01目标与适用范围

总体目标

  • 建立包装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可持续性要求,涵盖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促进向循环经济转型,助力2050年实现气候中性目标。
  • 协调成员国包装及包装废物管理措施,消除贸易壁垒,保障内部市场有效运作。

适用范围

  • 适用于所有材料和来源的包装及包装废物(包括工业、零售、家庭等场景)。
  • 不与其他欧盟法规(如危险废物管理、运输安全等)冲突,但若与《指令2008/68/EC》冲突,后者优先。

02 PPWR核心措施: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管控

包装设计革命:减量化与可回收性

PPWR要求所有包装必须遵循“最小化原则”,即包装体积与重量不得超过保护商品所需的最低限度。到2030年,包装内的空隙占比不得超过50%。

例如,电商企业若使用过大的纸箱运输小型商品,可能面临直接违规风险。此外,法规明确到2030年所有包装需实现100%可回收,并分阶段提升再生材料比例(如塑料包装再生料占比2030年达30%,2040年达65%)。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重塑企业责任边界

EPR的核心要求EPR是PPWR的核心制度创新,要求生产者对包装的全生命周期负责,包括设计、回收、再利用及最终处理。具体措施包括:

  • 财务责任:企业需按包装投放量向官方注册并缴纳回收费用,环保型包装可享受费率优惠。
  • 回收责任:在德国、法国等国家,企业需自建或委托第三方回收网络,确保包装废弃物合规处理。
  • 信息责任:包装必须标注材料成分、回收指引,并通过二维码提供可追溯信息。

 跨境企业的合规挑战

  • 注册与申报:企业需在目标市场国注册EPR(如德国的LUCID号、法国的UIN号),并定期提交包装使用数据。
  • 供应链协同:进口商需验证供应商的包装合规性,分销商需留存技术文档备查。例如,销往法国的商品若未标注Triman标志,可能被直接下架。
  • 成本压力:据估算,EPR合规成本可能使包装费用增加15%-30%,但采用再生材料可获得长期成本优势。

 应对策略

  • 短期:通过第三方机构筛查供应链,淘汰含PFAS等有害物质的包装。
  • 中期:与本地回收商合作建立再生材料采购渠道,优化包装设计以减少材料用量。
  • 长期:在欧盟设厂或采用智能标签技术,降低跨境物流与合规成本。

03有害物质限制

  • 禁止或限制包装中特定化学物质的使用,包括: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因环境持久性和健康风险,禁止用于食品接触包装。
  • 双酚A(BPA):计划在2024年底前通过限制措施,过渡期18个月。
  • 重金属(铅、镉、汞、六价铬):维持现有限制。

合规依据:化学物质管理需符合《REACH法规》(EC No 1907/2006)和《食品接触材料法规》(EC No 1935/2004)。

04标签与合规要求

CE标志使用规范:CE标志仅用于表明产品符合欧盟产品法规,不得用于包装合规声明。包装合规需通过《欧盟符合性声明》证明。

市场监督:依据《法规(EU) 2019/1020》进行市场监管,确保包装符合健康、安全和环境要求。

05循环经济与政策协同:构建绿色产业生态

循环经济:从“线性消耗”到“闭环再生”

PPWR通过三大杠杆推动循环经济:

  • 材料闭环:设定分阶段回收目标(如2030年塑料回收率60%、纸类90%),并强制要求外卖行业提供可重复使用容器选项。
  • 技术创新:鼓励生物基塑料研发,2028年前欧盟将制定生物基材料使用标准。
  • 市场激励:建立押金返还系统,例如饮料瓶回收可获现金返还,刺激消费者参与。

典型案例:德国已试点“共享包装”模式,电商企业使用标准化可循环箱体,消费者退货时可免费交还至指定网点,单箱循环次数可达50次以上,成本降低40%。

政策协同:环保法规的“组合拳”效应

PPWR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欧盟多项政策形成联动:

  • 化学品管控:同步强化对PFAS、重金属的限制,食品接触包装中PFAS含量需低于25ppb。
  • 碳边境税(CBAM):采用再生材料的企业可减少产品碳足迹,规避额外关税。
  • 数字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未来包装需嵌入数字化信息,实现全生命周期追踪。

协同效益:以汽车行业为例,若企业使用PPWR合规包装并符合《电池法规》的再生材料要求,可同时满足多维度环保认证,获得政府绿色采购优先权。

06数据与执行机制

  • 统计与监测:要求成员国建立早期预警系统,监控包装废物减量及回收目标进展。
  • 过渡安排:部分限制措施(如BPA)设过渡期,确保企业适应新规。

企业行动指南:合规即竞争力

  • 动态跟踪政策:关注欧盟2026年将发布的《包装可回收性等级标准》等细则。
  • 投资绿色技术:引入AI驱动的3D包装设计系统,自动生成最小化包装方案。
  • 重构供应链:优先选择已获得EPR认证的欧洲本地包装供应商。
  • 品牌价值升级:通过环保包装传递ESG理念,例如标注“本包装减少碳排放XX%”

结论

该法规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包装品所用化学成分的限制、强化生产者责任市场监督机制,系统性推动包装行业向可持续模式转型,目标是减少资源消耗、提升回收率并降低健康与环境风险。

对企业而言,合规已不仅是成本项,更是构建绿色竞争力的战略机遇。唯有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供应链核心,方能在欧盟乃至全球市场赢得先机。

 

沪ICP备2024073073号 Copyright©荣续智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