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8日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双碳”目标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导向。制造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其绿色低碳转型刻不容缓。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我国制造业在未来三年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球趋势:绿色制造浪潮席卷世界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掀起一股绿色低碳发展的浪潮。欧盟积极推进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企业需申报碳排放数据并支付相应费用。美国也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利用绿色补贴吸引制造业回流。在此形势下,我国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顺应国际趋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国内需求: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制造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约28%,其中钢铁、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超80%,减排空间巨大。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我国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突破发展瓶颈的内在需求。
强化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
方案提出要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聚焦氢基竖炉炼铁、CO₂捕集封存(CCUS)、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突破。同时,完善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缩短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能源结构优化等手段,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以钢铁行业为例,2025年2月工信部印发《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全面更新提高工艺装备、环境保护、资源消耗等基础指标要求。此外,政府还将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助力企业转型。
聚焦三大领域
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2024年11月,工信部印发《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提出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行业,到2027年制定出台200项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方案注重加强新兴固废综合利用体系建设。目前,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已建成国内首条废旧光伏组件自动化拆解生产线。未来将继续加大综合利用成套技术设备研发推广力度,探索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2024年12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装备支撑和技术推广取得积极进展,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企业层面
大型企业凭借技术与资金优势,可率先实现绿色转型。中小企业则可借助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完成升级。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虽面临技术升级成本高、资金压力大等挑战,但也存在开拓绿色产品市场、提升品牌形象等潜在发展机遇。
产业层面
方案实施将促进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协同发展。同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格局也将发生变化,绿色低碳产业将向特定区域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沪ICP备2024073073号 Copyright©荣续智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