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8日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崭新格局的关键支撑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速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进程,积极探索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有效路径和创新模式,2025年1月15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进一步落实ESG的生态体系建设,标志着我国环境社会治理(ESG)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总体要求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秉持相关会议精神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深化污染防治、提升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发力,分层次、分类别推进各层级先行区建设。
总体目标是,至2027年底,产出创新成果,打造示范样板,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分级分类、统筹发展
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明确,建设思路坚持全国统筹,统一部署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保障生态安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任务,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示范。
区域层面
京津冀:加快建设减污降碳与生态修复示范区。完善协同保护机制,深化立法,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与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快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长三角:打造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推动生态环保一体化,培育绿色生产力,加强政策协同,保护生态屏障,推进环境共治,完善相关机制,开展排污权交易。
粤港澳:共建融合创新美丽湾区。深化规则衔接,探索国际化管理体系,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建设重大合作平台,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海域,共建美丽海湾与“无废湾区”。
长江流域: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带。推进各省市生态共治,优化保护机制,实施分区管控与水生态考核,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成渝地区加强跨界污染治理。
黄河流域:推动上中下游协同保护治理。聚焦流域性和跨省共性问题,加强绿色发展协作,深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强生态保护,推动能源化工基地转型,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三北”工程,建立协同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省域层面
省域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需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底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五个方面走在前列、做好表率。
秉持少而精、强示范与带动的原则,坚持一省一特色,重点支持约5个省份开展先行区建设。
城乡领域
在城乡领域,着重扶持约50个城市、100个县建设先行区,率先打造一批美丽城市、乡村的示范标杆。
约50个城市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推进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
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选取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县,重点支持约100个县围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两山”转化、农业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统筹城乡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实施“统筹城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行动”,聚焦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与突出问题,探索城市、整县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全新机制与模式,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行动。
在美丽城市建设方面,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推进城市建设。通过塑造转型优势,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创新城市治理模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选取不同功能定位的县,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两山”转化、农业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为重点,运用“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环境整治工作。
政策联动
为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形成工作合力,《实施意见》在资金支持、市场机制、科技支撑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引导。
在资金支持上:健全财政投入机制,精心谋划重大工程,并将其纳入资金和金融支持项目库。
在市场化机制方面:健全绿色金融支持体系,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与地方展开合作,大力支持减排项目开发,完善定价机制。
从科技支撑来看:支持重点领域的科研工作与技术攻关,加强战略性研究,推动建设高端智库。
“1+1+N”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正在形成
“1”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这是统揽美丽中国建设各项举措的纲领性文件。
“1”2025年1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将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作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N”在具体行动推进上,按照条块结合的思路布局,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分领域行动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涵盖城乡建设领域的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还涉及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其他重点领域。
目前,各分领域行动方案均在稳步积极推进中,致力于全方位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向新高度。
《实施意见》发布后,ESG从业者迎来哪些新机遇?
环境领域
● 绿色低碳发展项目机会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以及各省域,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涉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应用、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等,为ESG从业者提供了参与项目策划、咨询、技术研发和实施等方面的机会,如参与制定企业碳排放减排方案、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等。
● 生态环境治理业务拓展无论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是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等,都需要专业的环境治理服务和技术支持,ESG从业者可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修复、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拓展业务,提供环境监测、污染治理方案设计、环保工程实施等服务。
● 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参与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等,为ESG从业者提供了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机会,如参与自然保护地的规划与建设、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等,提供生态评估、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服务。
社会领域
社区发展与民生福祉提升在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生态宜居、安全健康等方面,ESG从业者可以参与社区生态环境改善项目,如生态社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
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管理随着对环境健康风险监测和管理的重视,ESG从业者可以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和实践,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管理策略制定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公众健康。
治理领域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咨询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如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等,ESG从业者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制度设计、流程优化等服务,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的体制机制要求。
■ 绿色金融业务创新文件中提到完善市场化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支持先行区建设政策体系等,ESG从业者可以参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如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ESG评级、项目环境效益评估等服务,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和支持绿色项目,同时也为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咨询和方案设计等服务。
沪ICP备2024073073号 Copyright©荣续智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