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0日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受到关注。修订后的新《公司法》对此作出明确回应,强调公司在经营中应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利益,体现了法律层面的引导和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
新《公司法》提出了具体的法律要求,鼓励企业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这一变化适用于所有公司,展示了立法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
在新《公司法》总则中,公司在经营时必须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并鼓励公司主动公布社会责任报告,体现了立法对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关切。这一规定不仅限于上市公司,而是适用于所有公司,标志着从“股东至上”到“利益相关者考量”的转变。
传统的股东利益至上观念在现代企业经营中逐渐被打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经济效益,更在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新《公司法》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变迁的脉搏,明确要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鼓励企业定期公布社会责任报告,以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近年来,ESG理念愈发受到重视,特别是环境方面。新《公司法》引导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环境保护。企业需要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运营中,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回收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更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新《公司法》在第二十条中明确提出,公司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应全面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尽管如此,新《公司法》在环保方面的具体操作和详细要求并未给出进一步的阐释,但我国在上市公司监管方面已对环保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18修订)》第八十六条,上市公司应积极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将环保因素纳入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治理过程中,并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在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模范作用。同时,《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特别设立了环境和社会责任章节,明确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
对于被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业,该准则还设定了强制性的信息披露义务,并鼓励企业公开其在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及环境责任履行方面的相关信息,包括为降低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尽管如此,新《公司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要求仍有待立法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新《公司法》不仅提供法律指导,也指明了企业发展方向。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考虑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法修订反映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反思和提升。过去一些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给社会和环境带来负担。如今,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中会遇到挑战,但只有考虑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共利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社会责任的内在体现。
为实现社会责任目标,企业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和培训,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新法为企业提供了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新指引。
企业需将环保和社会责任融入经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长远发展和社会贡献。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企业需不断探索和创新,如研发新技术、推广环保产品等,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赢和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主要贡献者,也是权力的行使者。随着市场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公司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社会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际共识。
ESG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倡导的“利义并举”理念与企业应同时承担经济、法律、社会和道德责任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两者都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和道德责任,尊重并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从而提升企业的正面影响力,并实现高质量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新《公司法》为ESG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与其他法律规范一起,共同助力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新法中还特别增加了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定,鼓励企业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由此可见,社会责任报告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了公司信息披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沪ICP备2024073073号 Copyright©荣续智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