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8日
在资本市场不断演进的大背景下,每一项政策的调整都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2025年4月30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宣布修订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首次将ESG负面剔除机制和单股权重上限规则纳入其中,新规将于6月16日正式实施。
创业板指数发布于2010年6月1日,选取总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创业板股票作为样本,向来是A股市场重要标尺指数之一,也是中国创新创业企业的代表性指数,产品丰富、交易活跃、关注度高。此次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修订,主要涵盖两大方面:
在每次定期调整时,剔除国证ESG评级在B级以下的股票。国证ESG评价共设置10个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 AAA/AA/A/BBB/BB/B/CCC/CC/C/D,创业板指数新增的筛选条件就是剔除评级在B级以下的股票。这意味着,一旦公司的ESG 评级过低,如到了“C 级”甚至“D 级”,说明在环境、社会及治理方面表现极差,存在重大风险,可能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市场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就会被排除在指数样本之外。
在指数计算中,设置权重调整因子,使单只样本股权重在每次定期调整时不超过 20%。将单只样本股对指数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单只股票权重过大,过度影响指数走势。
深交所表示,经评估,这些优化措施实施后不会造成指数样本股及权重大幅调整,不改变指数运行特征,对指数样本股和跟踪产品运作不产生影响。核心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指数表征作用和投资功能,更好满足各类投资者的资金配置需求。
从投资的角度看,企业的ESG表现与投资风险息息相关。剔除ESG评级较差的股票,可以有效降低指数样本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概率。以往,一些ESG表现不佳的公司,可能因其他因素进入指数样本,但潜在风险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让投资之船触礁。通过这一机制,将这些“隐患”排除在外,提升了整个指数成分股的质量,让投资者在追踪创业板指数时,投资组合的风险更加可控。例如,一家在环保方面存在重大违规行为的企业,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停产整顿等风险,若其在指数中占据一定权重,一旦风险爆发,对指数的冲击不容小觑。而剔除这类企业后,指数受此类风险的影响就会大大降低。
这一机制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即投资者应关注上市公司的 ESG 风险。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逐渐成为衡量其价值的重要维度。创业板作为创新型企业的聚集地,引入 ESG 负面剔除机制,有助于引导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大在环保、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改进。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也符合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 ESG 时,那些在这方面表现优秀的企业,将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和资金青睐,形成良性循环。
虽然该机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相对间接,但能促使上市公司提升ESG意识。为了不被指数剔除,企业会更加重视自身的ESG表现,积极披露相关信息,以提高在ESG评级中的得分。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对ESG信息披露不够重视,信息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较为常见。通过这一外部压力,将推动企业完善ESG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披露,让投资者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长远看,这有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提升,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深交所修订创业板指数,首推 ESG 负面剔除机制,是资本市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当ESG从“加分项”变为“入场券”,企业唯有将可持续发展嵌入战略核心,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投资者而言,ESG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规避“黑天鹅”、捕捉“绿天鹅”的关键工具。
沪ICP备2024073073号 Copyright©荣续智库 版权所有